90后軍人夫妻主動請纓戰“疫” 志愿紅馬甲成最美“情侶裝”
“請問社區需要志愿者嗎?我和妻子是在家休假的軍人,都是共產黨員,想為防控疫情做點事情......”2月2日下午,綿陽游仙區治平路社區值班電話那頭傳來了洪亮的男聲。疫情爆發后,家住治平路社區的李友鵬自報家門,主動亮出自己和妻子謝歡的身份,希望參與疫情防控工作,以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。
一份擔當 90后軍人夫妻主動請纓上戰場
今年28歲的李友鵬,是游仙區治平路社區居民,也是某部隊現役軍人,他與妻子謝歡在同一個部隊。春節返鄉,李友鵬、謝歡夫妻原定于正月初四舉行新婚典禮,但由于疫情擴散蔓延,他們主動取消了婚禮。
翻看李友鵬的一條朋友圈,他這樣寫道,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,真切體現了祖國的號召力,人民的凝聚力,讓人在大年初一熱淚盈眶......”2010年,李友鵬參軍入伍,在部隊歷經十年錘煉,從當初的懵懂少年成為一名勇于擔當的軍人。
“我和妻子都是軍人,也是共產黨員,沖鋒打仗是軍人的天職,這個時候一定不能退縮,硬著頭皮也要上。”李友鵬說。1月22日,花果山小區來了一位從湖北十堰來小區探親的客人,對于他的來臨,社區業主很恐慌,堅決不讓其進入,而客人又無處可去,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。李友鵬夫婦向社區主動請纓去處理此事。他們一方面耐心地給業主宣傳疫情防控知識,指導解釋正確科學防控,一家一家入戶時對業主解釋疏導;另一方面勸導客人要自覺接受居家留觀,如身體發現異狀請立即就醫治療,并協同社區、派出所、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對其跟蹤隨訪。終于,在夫婦二人的努力下,小區業主們漸漸接受了客人的滯留,目前身體無癥狀,仍居家留觀中。
“大事小事都做得十分認真,就連參加社區防控工作會議都要工整地做著筆記。”社區居委會主任楊振華告訴記者,自從李友鵬夫妻兩人參加志愿者隊伍以來,一直毫無怨言,始終以軍人紀律、軍人意志嚴格要求自己,為社區幫了不少忙。
一種浪漫 陪愛人逆行在抗“疫”一線
2月12日下午,記者在社區見到了這對夫妻,換下軍裝的他們又共同穿上另一身“情侶裝”──紅色的志愿馬甲,在社區內辛苦忙碌著。
“他當初跟我說的時候,內心還是挺糾結的,作為一名黨員,我知道這是我的職責,不能打退堂鼓,但是面對可怕的疫情,始終還是有點害怕,好在有他一直陪在我身邊。”謝歡說,兩人相戀多年,每年休假他們都會一起外出旅游,記錄一些美好回憶,今年對于他們而言,更是一次特殊的“記憶”。
“第一天就是去武漢返鄉人員的家中了解情況,而且當時我和他自身防護措施沒做到位,只帶了一層薄薄的口罩,所以心里很緊張,他擔心我害怕,始終緊緊拉住我的手,站在我前面,我覺得很踏實、很有安全感。”回憶起他們第一天的入戶經歷,謝歡記憶深刻,她告訴記者,志愿工作很辛苦,但是看到很多一線人員前赴后繼,舍小家為大家戰斗在一線,為抗擊疫情無私奉獻著,看到愛人的擔當與責任,她也愿意陪著對方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。
“希望疫情早點結束,在親朋好友、戰友的見證下,能給她一個美好、有儀式感的婚禮。”李友鵬向妻子許下承諾。
一次見證 基層一線人員的勇敢和擔當
“這么久以來,最讓我感動的事情是看到一線基層人員、醫護人員、群眾等一批人前赴后繼地干這件事。”李友鵬告訴記者,在社區參加志愿活動過程中,見證了很多人的擔當,在國家危難時刻,總有許多人站出來,主動挑起家國責任,無私奉獻。
李友鵬介紹說,自疫情爆發以來,社區全員放棄休假,戰斗在一線,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巨大的精神壓力,社區工作人員們雖然忙碌,但依然保持著從容鎮定,同事間相互加油打氣,悉心溫柔叮囑居家隔離觀察人員,和他們在一起,他們夫妻倆似乎也吃了一顆定心丸,開展工作更有動力、更有信心。太極大藥房發售口罩時,他們在維持秩序,不厭其煩的挨個勸導居民配合工作,有序排隊;社區錄入疫情排查登記表時,忙碌一天的他們,見社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,又毫不猶豫的拿過一厚沓表格,默默開始工作,忙完后已是凌晨。
2月14日,是李友鵬和謝歡夫妻返崗回部隊的日子。“辛苦你們兩位了,你們不僅幫我們減輕了工作壓力,更是為我們增強了精神動力,讓我們看到了90后的責任和擔當!”此刻,小兩口逢事便“我來”,“我上”,“我去”的聲音,仿佛還縈繞在楊振華的耳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