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疫情防控一線,在車來車往的斑馬線路口,在城市的大街小巷……四川綿陽的志愿者們活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,用他們的愛心和熱情,共同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,讓文明基因融進城市的血脈。
“阿姨,掃碼在這里,來,我幫你掃,進去以后,根據指示牌分區域走。”“我來幫你,你的身份證號是這個嗎?”……7月23日,綿陽發現1例新冠確診病例后,涪城區、經開區20多個核酸檢測點緊張有序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。在先鋒路小學、萬達廣場、凱德廣場等檢測點,志愿者們為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搬運愛心企業送來的飯菜、發放解暑藥品、維護核酸檢測現場秩序、幫助群眾掃健康碼、核對姓名和身份證信息等。
在涪城區吳家鎮惠科路一號廠區降為低風險后,志愿者們又投入到新冠疫苗接種志愿服務中,疫情防控預檢分診引導、接種登記、秩序維護與引導……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凝聚起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強大力量。
“大姐你好,電動車越線危險,請退回線內等候。”“婆婆你好,等前面綠燈亮起來,我們扶你過馬路。小朋友,綠燈亮了才能走。”……在高溫灸烤下,游仙區、安州區等城市交通路口,身穿紅背心、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忙著進行交通文明勸導,保障行人安全、車輛有序通行。這些志愿者有的來自社工團體、志愿者協會,還有的是自發組織的群眾。
“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,不管這座城市的哪個角落,有需要幫忙的地方,我們都會盡力而為。”綿陽市雷鋒志愿者服務中心的志愿者表示,他們通過多形式多舉措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發展。
用善款幫助民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實現一個個小夢想;借助網絡人士的力量,幫助流浪的孤兒尋親;到敬老院,與孤寡老人拉拉家常,幫老人做頓可口的飯菜。平日里,他們或手拿清掃工具,撿拾花壇磚隙中一個個礙眼的白色垃圾和煙頭,或在烈日炙烤的街邊,為清潔工、快遞員和素不相識的路人遞上一杯涼茶……他們用行動踐行著雷鋒精神。
志愿服務,是綿陽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有力抓手。記者了解到,綿陽成立了志愿者服務總隊,構建了網格化服務體系,成立了綿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,實現了志愿者、服務內容、服務對象的有效對接,擴大了志愿服務在基層的覆蓋面和影響力。同時聚焦空巢老人、殘疾人、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,廣泛開展惠民生的志愿服務項目,形成具有綿陽特色的多層次、多元化、開放式志愿服務項目庫,促進志愿服務個性化、品牌化的建設。通過購買服務、以獎代補、爭取基金等形式,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。